正文 第55章 长安

小说:布衣青云  作者:几回春秋
    “我孑然一身,怎么能给兄长添麻烦?”
    对此,高辰摇头说道。www.83kxs.com
    白吃白住几日,他就已经很愧疚了。
    “韩信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遇见能启迪他的人。即便是贤弟想要学董宣,也要遇见如刘秀一样的明君。”
    李潭再次向高辰说道,饱含深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大事,怎么能不未雨绸缪?”
    高辰沉默了!
    如李潭这种学识渊博者,高辰若能和他坐而论道数月,一定会受益匪浅。
    特别是兵法方面,李潭一定精通。
    未雨绸缪这个词,让高辰心动了。
    他学习知识,就是在未雨绸缪!
    “谢兄长的谆谆教诲!我恭敬不如从命了!”
    最终,高辰施礼说道。
    心中暗想:今后一定要报答李潭的恩情。
    “贤弟是和氏璧,我无法雕琢,只能在贤弟身上添加一缕灵气。”
    李潭听后,心中大喜。
    ……
    冬去春来,宛如白驹过隙,时间进入天宝五载二月(公元七四六年)。
    高辰已经在李潭家住了三个月了。
    每一日,都能看到堂中高辰和李潭端坐在那里,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交谈着。
    他们讲李靖留下的兵法,谈历代宰相是何等励志?也有遗憾,令人唏嘘。
    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古今宰相,身处富贵能知足的人很少,不论智谋和能力有多高,都没有自知之明,所以才会留下一个个的遗憾。
    在这里,高辰和李潭一家三口一起过年,已经完全熟络。
    李蓁蓁自高辰咏梅之后,就非常崇拜高辰,经常要拉着高辰去数里外的乡里玩。
    不过高辰这三个月不停的学习文武,根本没有时间。只是过年的时候陪着一家三口前往县城买了一次年货。
    如一家人一样,一起燃烧竹子,一起贴门符,温馨画面,他一生都会回忆。
    桃红柳绿,蝶舞莺啼。
    李潭家门口的官道之上,高辰穿着范氏为他做的长袍,背上包袱,挎着剑。
    他要离开了,他始终是要离开。
    “你为什么要走,留在这里不好吗?”
    一家三口相送高辰,临分别,李蓁蓁忍不住先说道,恋恋不舍,明眸之中蒙上一层轻雾。
    高辰虽然不喜欢跟她玩,但平时言行举止,彬彬有礼,会给她讲故事,对她无微不至。
    她哥哥去江南的时候,她都没有这么伤心过。
    高辰突然出现,她怕高辰突然一走,再也不会回来。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们的恩情我永记心中,有朝一日,我高辰的名字一定会从这条路上飞过,飞到四面八方,飞到五湖四海。兄长是我的恩人,我偿还中原大地一个太平。”
    高辰坚定的说道,他的目标更加明确了,或许他心中已有答案。
    终究是要分离,就如他敢硬刚权贵,离开家乡一样。
    小我和大我之间,高辰选择超越大我。
    用他的一切,去改变风云!
    “保重!”
    没有往日那种绘声绘色,李潭沉重的吐出两个字。
    他除了祝福高辰,再给不了高辰一丝帮助。
    “再见!”
    高辰对着李潭和范氏长揖一礼,然后转身离去。
    在转身的瞬间,高辰取出横笛。
    这是他前世唯一懂得的乐器,月前他用竹子制作了一个。
    他将横笛放在唇边,随着高辰走向西方,清脆的声音从高辰身上传出。
    李蓁蓁想要去拦住高辰,但是被李潭拉住。
    谁能挡住他的脚步?
    没有人。
    笛音高低起伏,刚柔并济,越来越清脆,越来越让人深入意境。
    他们听出来了,这是《诗》。
    皎皎白驹,食我苗场。摯之为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尔有遐心。
    “唉!贤者去而不可留!你反客为主,除了谢我,还要劝我吗?”
    李潭负手望天,幽幽一叹。
    李蓁蓁早已泪落两行,好久……好久,她踮起脚去望,再也看不见高辰的身影。
    ……
    高辰能想象到李潭一家人的心情,他也是满心酸楚。
    虽然他和李潭称兄道弟,但是在高辰心底,李潭就如一个恩师一样。
    怀着伤感,高辰来到了洛阳城。
    这座闻名于世的世界大城,乃是丝绸之路东方的起点。唐代各种物资通过大运河集中在全国漕运中心洛阳,然后运转到长安和全国各地,部分物品从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国。
    所以洛阳在全国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洛阳待了半天,领略了蔚为壮观的繁华。
    到处都是复古的楼房,宽阔的道路上,人马牛车川流不息,街道两旁有高高飘荡的招牌旗号,有粼粼而来的车马……
    再美好,高辰也只是领略一眼,继续向西。
    他根本没有心情去欣赏东都的美景和繁华,只想快速步入期待已久的长安。
    天宝五载,三月。
    渭水南岸的高地上,高辰终于看到了盛唐的国家气象。
    长安春,柳絮飞,箜篌响,游人醉。画舫湖上游,水绣齐针美。
    这是大唐帝国最鼎盛的时代,也是长安最繁华的时代。
    高辰站在渭水南的山丘上,将整个长安尽收眼底。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初唐诗人骆宾王就发出过这种感叹。
    确实,长安城东北部,坐落在龙首原的大明宫,将高辰惊艳了。
    高辰可是见过摩天大厦的人,可还是被华丽的建筑群惊艳到了。
    明清时的紫禁城,也没有大明宫四分之一大吧!
    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高辰步入长安城。
    但是他入城后看到的不是繁华的一幕。而是一阵阵的欢呼。
    只见一辆装饰奢侈的大车正在宽阔的街道上慢慢行驶。
    大车周围,有足足一百名身穿明光甲的大唐骑兵。
    明光甲华丽光鲜,一尘不染。战马高大,皆为枣红。
    大车是敞篷的,上面坐着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他身穿盔甲,长枪驻在大车上。
    最显眼的是他盔甲外面竟然披着锦袍,而且身上还缠着金带。
    一众披着明光甲的骑兵为车子男子呐喊。好似车上所坐,是一名英雄,受万众瞻仰。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