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义士宋忠”

小说:塑山河  作者:锴础
    …
    其实崔洪亮现在的职位,并不比赵迁均低,可监军事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职务,一旦无战事,就会撤销。
    魏国的监军事并不是宦官担任,而是某一地的军队、就由某地的要员职掌。
    主要是负责监视、督察军队。
    具体也可以理解为,以监督军事主将为目的。
    一般的监军事,并没有决定权和指挥权。
    可监军事为四大家族之人担任就不一样了,一旦崔洪亮态度强硬,就连赵迁均也要卖他面子。
    但崔洪亮虽是个膏梁子,可他并不是傻。
    就算他心急如焚的想驰援鄱阳,也不会盲目的强项顶撞赵迁均。
    此刻听到宋忠去过葫芦峪,崔洪亮顿时精神一振,问道:
    “地形如何?”
    见到这位膏粱子问话,宋忠表面看上去一脸的担忧,实则激将道:
    “葫芦峪很长,卑职虽然走过一次,但有些年头了,具体记不太准。
    但有一点卑职可以确定,葫芦峪不比官道窄,肯定可以供大军通过。
    不过卑职担心的是,那里地势险峻,若是贼人在那里埋伏几万人……”
    几万人?
    听到这个数词,崔洪亮差点嗤笑出声来!
    不但是他,就连赵迁均,又或者中军帐内的几个千夫长,脸色都有些古怪。
    贼军虽然号称有二三十万人,但他们这些江州军的高级将领,岂会不清楚这内中的水分?
    真正能打的贼人,能有三五千就算不错了。
    至于说埋伏几万人?
    真要有那么多,那他们这千人还平叛个屁啊!
    干脆原地扎营,赶紧让豫章把江州军尽数派来得了!
    不过,被宋忠这么一说,崔洪亮似乎有了计较,果断的问道:
    “我且问你,鄱阳城下的流民可有减少?”
    宋忠不假思索的回答:
    “卑职来之前,鄱阳城外没发现有什么异常,贼人数量看上去也未曾减少。www.luanhen.com

    “我再问你,贼人对鄱阳城的攻势可有减弱?”
    “自城内发生投毒恶事后,贼人三面围攻,一日少说也有两三千人死伤,城下尸骸遍地。
    卑职敢肯定,贼人攻势比之前几日只强不弱,若不是骑兵没法攻城,只怕贼头连那几百骑兵都要调上来了。”
    “这不就得了!”
    崔洪亮站起身来,大声道:
    “贼人主力有限,既然他们豁出全力攻城,又哪来的兵力在葫芦峪设伏?
    现在贼人就是在跟咱们抢时间,江州军能早一些抵达,说不定就能抢在城破前击溃贼人。
    赵将军,还请速下将令,命大军即刻拔营,绕道上游,渡河后走葫芦峪……”
    “等一下。”
    赵迁钧抬手止住了崔洪亮。
    他从宋忠的话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随即问道:
    “你刚才说,贼人还有几百骑兵?”
    宋忠肯定地猛点了点头,随后一脸后怕道:
    “贼人抢了寻阳、葛阳等四县所有的牲畜,加上鸿发商队的那伙反贼、又处心积虑地密谋造反如此之久,所以提前准备了很多战马,负责拦截卑职的就是他们。
    好在贼人骑兵的骑术,似乎不如那些投靠贼人的马匪精熟,不然在他们不断地围追堵截下,卑职是插翅也难逃啊。”
    贼人居然还有骑兵!
    这个消息,让赵迁均脸色凝重起来。
    得知鄱阳事态紧急后,他本准备派出一千骑兵先行。
    就算面对二三十万流民不足以解围,可在关键时刻,向贼人攻城的队伍冲上一冲,也能让鄱阳城缓解一些压力,对反贼的士气更是能形成有效的打击。
    可若是贼人也有骑兵的话,那这事可就难办了。
    崔洪亮也自以为意识到了其中关键,对宋忠问道:
    “你可知贼人骑兵的具体数量?”
    宋忠回忆了片刻,犹犹豫豫的道:
    “贼人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一面城墙下大几万人挤在一起,卑职实在难以辨明啊。
    不过,卑职认为,贼人的骑兵应该不如几位将军的骑兵多,可好似又差不上太多。
    而且鄱阳郡地内名头响亮的一些马匪都加入了贼军……
    哎呀,大伙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防守,以及贼人的攻城上,哪还有心思记这个啊!”
    义军中有数量不明的骑兵,这些言语是陈子云教给宋忠的,让他故意在不经意间说出来。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虚虚实实之道,非内心坚定之人不能理清。
    先让江州军摸不准,然后经过宋忠一番似是而非的回答,这才是最管用的计策。
    既能让江州军谨慎犹疑起来,又使他们不会先行派骑兵驰援。
    但绝对不能说出一个具体的数量,否则恐会适得其反,弄的江州军将领下出什么意外的决定。
    *
    结果不出所料,赵迁均和崔洪亮在拿不准贼人骑兵详细数量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决定稳妥行事,放弃了派骑兵先行支援的想法。
    对江州军骑兵的战斗力,他们是有信心的,但贼人还有二三十万流民,这个数量实在是太夸张了。
    若是不明就里、贸然派去一千骑兵,到时被贼人骑兵和那些马匪缠住,然后大队流民包围上来,结果会如何还真不好说。
    既然该问的都问清楚了,赵迁均强忍着心里的焦躁和急迫,一脸和气的对宋忠说道:
    “这位宋兄弟,你一路劳累、又身负刀伤、先下去治疗伤势,然后休息休息吧。”
    “就是啊,辛苦你了。”
    连崔洪亮也一反常态,作势摆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
    下去治伤、休息?
    宋忠很明白。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难道跟着江州军一道前往葫芦峪,被烧死在山谷中吗?
    几乎是立刻,宋忠先是装模作样做出了一副慨然的神色,随即不假思索地回道:
    “卑职心里是急如星火,哪还有什么心思休息。
    现在崔太守和众位大人还在等待卑职带回消息,卑职岂能在此耽搁。
    谢将军厚意,卑职这便去了!”
    真乃义士也!
    不管是几位千夫长和赵迁均,亦或者崔洪亮,听了这话都忍不住备受感动。
    两次出生入死赶来报信就不说了。
    在受到箭伤、刀伤,又奔波一夜后,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的赶回鄱阳报信。
    如此忠义之士,实属难得之人!
    “等此次平叛事了,首功者中,当有你一位!”
    赵迁均用力按住宋忠的肩膀,亲自从医工手里接过布条,帮他包扎好伤口。
    只可惜匆忙出兵,没有携带酒水。
    不然赵迁均说不得就要斟酒一杯,给宋忠壮行,日后被人说起自己为义士饯行,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崔洪亮也难得的表态道:
    “来日鄱阳城下大破贼军,我必亲自向叔父替你邀功请赏!”
    “宋老弟真义士也!”
    “我许威生平少有佩服之人,宋兄弟,你是一个!”
    “等叛乱平定,你我定要一醉方休!”
    “是啊是啊!”
    …
    几个千夫长也纷纷对宋忠赞誉连连,别管他们是否为真心实意,但场面话该说的还是要说的。
    望着宋忠大步流星离去的背影,崔洪亮甚至为这名、仿佛就要慷慨赴死的义士、卖弄起他那半道而学的文采来:
    风飒飒兮渭水凛,
    鄱阳垂危兮有壮士。
    出狼巢兮入虎穴,
    朔风劲哀兮送忠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