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1章 开庭

小说:我的资料有属性  作者:八百里加急
    时间眨眼来到周二。
    上滘区人民法院门口,韩林和周清瑶先后从轿车上下来。
    今天是一审判决的日子,他今天特意穿了新买的体恤衫,刮了胡子,看着特别精神。
    等电梯的时候,正巧遇上江建国等几位家长,他们今天都是以证人的身份前来的。
    为了避嫌,双方只是相互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总结来说,案情本身并不复杂,也不是什么大案要案,不该引起这么多家媒体关注。
    但是前段时间“沅江吧事件”的余热还在,余明辉和许美凤不仅同为被告,还是那段视频的当事人。
    媒体都想来噌个热度,新闻稿无论是侧重案情本身,或者围绕“沅江吧事件”继续深挖,都能吸引不少民众的视线,至少在宁德是很有市场的。
    “你老家哪里的?”
    电梯里,周清瑶转头问。
    “历阳县下面的一个小村子。”
    “哦。”她好像不知道怎么把这个话题接下去。
    短暂的沉默后,周清瑶又问:“那你还有兄弟或者姐妹吗?”
    “有个妹妹,怎么了?”韩林疑惑。
    “没事,就是多了解下情况。”这话显然有点含糊其辞。
    “这案子还要调查家庭背景吗?”
    “站在律师的角度,肯定要全方位了解情报,家庭背景和社交圈子是肯定要查的。”周清瑶表面上说的煞有介事,其实心里也有点慌,她这是在假公济私了。
    其实就是自作主张,想帮琳琳先摸摸韩林的底。
    电梯到3楼,这个话题就此结束。
    一个半小时后,审判结果总算出来了。
    “本庭宣判,被告人余明辉诬陷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两个月,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被告人许美凤诬陷罪名成立,但因其在犯罪中系从犯,故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处罚金2000元,被告人刘军生、梁庆忠…”
    庭审过程并无波澜,一审判决下来以后,被告方律师立即表示不再上述。
    判处有期徒刑两个月,缓刑三个月,就是刑期内可以不必坐牢的意思。
    刑期内表现良好,就不再执行坐牢的刑罚,如果表现不好,还是会按原来的判决执行两个月的刑罚,也就是坐牢两个月。
    毕竟余明辉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又具有悔罪表现,法院这么判也是合情合理的。
    “辛苦了,周律师。”
    案子的事情尘埃落定,韩林也是一身轻松。
    “分内的事。”周清瑶对此习以为常。
    走出法院,一堆网络媒体的记者围在门口,目标倒不是他们,而是想从侧门开溜的余明辉。
    “余先生,你对沅江吧事件有什么想说的吗?”
    “贴吧事件,会不会跟这个案子有关?”
    “余先生,同声集团官网昨天已经发出通告,解除了您市场总监的职务…”
    媒体记者都想从他身上挖点猛料,一窝蜂围上去,余明辉只是低着头,尽量躲避摄像机镜头。
    韩林并没有看热闹的兴趣,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工商部门已经把没收的资料原封不动的还回来,系统那边的采购次数也刷新了。
    接下来,摆在韩林面前的问题有很多,首先是拓展销路,总不能一直围着那几个家长打转吧?
    还有就是品牌商标注册和产权证明的事情,必须及时跟进。
    这些可都是翰林教育未来发展的基石。
    为了搞清楚这里面的程序,他也去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目前国内做的比较的几个教育品牌。
    因为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品牌极有可能成为“翰林”的竞争对手。
    套用一句当下时髦的话,韩林现在需要定个小目标,挣它个100万再说。
    他暗自算了一笔账,按照系统目前的供货量,每册资料,一周内的采购权限是十次。
    名校月考题汇、真题汇编,再加上电台验证码,整套加起来,打包价按一万来算。
    一周10万,一个月能卖40万,100万其实就是两三个月的事情。
    每次想到这里,韩林都觉得自己还活在梦里。
    以前一整年下来,卡里能存个五六万就算心满意足了,现在都翻了多少倍了?
    周清瑶见他愣在原地发呆,有些好奇。
    “想什么呢?”
    “想今晚吃什么。”韩林胡扯道。
    周清瑶也不追问,率先上车,坐在驾驶位上转头问,“你去哪?”
    “一起去吃个饭?”韩林问。
    “我约了客户,留着下次吃,叫上琳琳一起。”
    “那你找个地铁站让我下去就行了。”
    宁德的公共交通还是挺方便的,地铁三号线就有个霞涌站。
    韩林没有选择去店里,就是想回出租屋,把系统刷新的采购权限用掉。
    只要把门窗关严实,在虚拟界面上勾选资料类别,点下确定键,物品就存进系统仓库了。
    再点下兑换,虚拟的包裹就能具现出来了。
    月考题汇十册、真题汇编十册,电台验证码十个。
    如果配套卖给群里家长,少说也能挣十万块钱回来。
    但是韩林想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些。
    既然要拓展渠道,塑造品牌,就必须想办法在圈子里冒头。
    光靠家长群的口碑效应,扩散面太窄,信息传播速度也慢,短时间内肯定是达不到要求的。
    那要是从学校方面下手呢?
    从某个班级上寻找突破口,后续辐射到年级,再到全校师生,最后推而广之。
    这个发展路子,也是韩林在查阅资料时,从其他品牌那边借鉴的。
    能不能从江浩那小子身上下点功夫?
    想到就做,韩林顺手拆开包裹,从里面抽了两本真题汇编。
    “就拿这个当敲门砖吧。”韩林自言自语道。
    把包裹藏到床铺下面,给江浩和乔雨菲发了微信,就说放学后在学校门口的麦当劳等他们。
    收拾妥当,韩林先去楼下吃了快餐,吃饭的功夫,在脑子里把计划再过了一遍。
    填饱肚子后,他先打车去图书市场,在那边转了整个下午。
    等到五点半,德萃中学的放学铃响了。
    江浩跟乔雨菲怀着忐忑的心情,背着书包慢悠悠走进麦当劳。
    毕竟牵着人家的钱,没底气。
    放学这个点,生意正火爆,韩林在靠窗的位置占了座,江浩他们一进门就瞧见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