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9章 大炮开路

小说:明末之草原为王  作者:梦里捉鬼
    ,
    次日,赵锐就带着李婉柔和小环,乘船南下江南,随行护卫的是两千亲卫。
    一行人大小船只几十艘,顺着黄河而下,规模也只能算得上是颇为震撼。
    傍晚时分,当船队来到徐州以西,即将进入南直隶地界时,被拦了下来。
    上百艘大明官船,早已严阵以待,显然这些明军是前来拦截赵锐进入南直隶的,起码不能带大军。
    “尔等瞎了狗眼吗?没见上面打着的旗号吗?连护国公的坐船也敢拦截,老子看你们是活腻了,赶紧滚开…”
    开道的两艘大船上,一名校尉扯着嗓子骂道,其他亲卫也是纷纷叫嚣不已。
    “这位兄弟,不是兄弟硬要和护国公他老人家过不去,而是职责所在,迫不得已呀!
    还请回禀护国公,让他老人家见谅,你们这么多人是万万不能过去的。”
    带队的武将,也是欲哭无泪,他当然不想得罪赵锐这么个狠人。
    可要是就这样放他们过去,事后南京城里的那帮官老爷非得扒他的皮不可。
    赵锐在后面的座船上,却是等得不耐烦了,见骂了半天都没结果,直接让架在船上的大炮轰,清出一条路来。
    轰轰!
    得到命令后,打头的几艘战船,立即就将甲板上的炮衣掀开,一门门弗朗机炮对准了前方的明军船只,猛轰了起来。
    船上的明军眼睛不瞎,早就看见对方在捣鼓大炮了,本以为只是虚张声势,谁曾想竟然说开炮就开炮。
    “撤!”
    带队的武将立即就招呼兄弟们开溜,反正他们已经尽到职责了,真要和赵家军拼命,那完全不可能。
    就这样,一路上,赵大帅带着船队用大炮肆无忌惮开路,沿途明军再也不敢拦截,所过城池都是纷纷紧闭城门。
    与此同时,南直隶各地的赵家商行,也纷纷下调了精盐的价格。
    扬州城内。
    一名管家带着两家丁来到赵家商行门口,又看了看边上的店铺,正要朝另一家店铺走去,突然瞥见赵家商行外挂着的牌子,顿时止步。
    “今日精盐三两五钱一斤,不限量多购多得,卖完为止,过时不候。”
    “管家,这是不是真的?昨天不还四两银子一斤吗?”
    “走,进去瞧瞧。”管家将信将疑的一挥手。
    府上的精盐快用光了,这次他是奉了夫人的命来买些盐,本来两家店铺价格一样,他自然是选择淮南本地的盐,而夫人也交代过,可现在赵家的盐要便宜五钱银子,那就能当别论了。
    “几位客官要买什么?”店铺里的伙计见有客上门,赶紧招呼道,态度十分的恭敬。
    “嗯,外面牌子上写的可是真的,精盐三两五钱一斤?”管家点点头,对这伙计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
    “客官,当然是真的,咱们赵家商行在整个大明,信誉那是有目共睹的,童叟无欺!”伙计赶紧说道,语中甚至还带着一丝骄傲。
    “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卖这么便宜,谁知道你们有没有往里面掺沙子?我要先验验成色再说!”管家哼了一声。
    “这是当然,客官请稍等!”
    伙计说着就跑进去,将正在清点货品的掌柜叫了出来,掌柜听说买盐,也不含糊,直接从货柜上提了一袋精盐放在了管家的面前。
    “这…嗯,成色还不错!只是不知味道如何,可否尝试一下?”
    三人都被那白花花的食盐惊到了,这成色,无论是淮南本地的精盐,还是从四川运过来的青盐,都远远赶不上,就连赵家以前的精盐,比起现在的都要逊色一些。
    “客官尽管尝,咱们这食盐的味道正宗的很。”掌柜子摸着胡须含笑道。
    管家也没客气,用手指沾了一点放进嘴里尝了一下,脸色顿时就是一变,随即不动声色的问道:“当真只要三两五钱银子一斤?”
    “千真万确。”
    “都是这种成色的食盐?”
    “童叟无欺!”
    “好,给我先来十斤。”管家点点头,心里却是大喜,趁现在大家还不知,十斤他可以吃五两银子的回扣。
    不多时,三人付了钱,就欣喜的出了店铺。
    而掌柜这时也清理完了库存以前的食盐,开始让嗓门大的那名伙计站在门口去喊话。
    毕竟不是所有管家丫鬟都识字的,何况明码标价,哪有高声吆喝来的好?
    果然,只是短短一天时间,扬州城的大户,几乎都知道了赵家商行的精盐三两五钱一斤,成包还出奇的好。
    这简直就是良心价呀!纷纷派遣下人前去多采购一些,毕竟谁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这种好事。
    而赵家商行旁边的店铺,掌柜却是脸黑如炭,赶紧将情况上报给东家。
    赵家商行在整个南直隶,足足有一百余家分店,只是三天时间,就霸占了南直隶的整个精盐市场份额,甚至还在向江西和湖广蔓延。
    虽然得到消息后,淮南的盐商也及时将精盐的价格降低到了三两五钱,但成色和味道却是硬伤。
    尽管南直隶的士绅大户,嘴巴上恨不得生吃赵大帅的血肉,但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香水香皂该怎么买,还是怎么买,如今的精盐也是一样。
    而这时,赵锐的船队已经进入到了长江,几乎整个江南的文人士子,官员武将,都得知了赵锐要来南京。
    无数人都紧张了起来,因为他们同时得到的消息,还有赵家军的一个镇,已经调到了汝宁府的最南端。
    那架势,明摆着随时都要准备杀入南直隶,一万多赵家军的战斗力有多强,他们不知道。
    可看看建奴和鞑子以及各路反贼的下场,即便再不懂实务的书呆子,也能猜测一二。
    好在,正当江南文武官员,士绅地主人心惶惶时,赵大帅总算宣布了此次前来江南的目的。
    这次来,他赵锐主要是陪嫂嫂回家扫墓,大家不必过于紧张,该干嘛干嘛,过完年他就走,至于汝宁府的大军,不过是正常调动罢了。
    南直隶的文武官员又不是傻子,哪里还不明白赵大帅的意思?
    那就是他赵锐这次来,是扫墓探亲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但若是有哪个不开眼的敢起歪心思,汝宁府的那一万多大军就会立即杀入南直隶,后果如何,谁都不敢想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