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五章:刀势中的破绽

小说:焚天龙尊  作者:时云逸
    封逸摇头长叹,枭吴撇着嘴,伸出两根手指,“还有两次机会。”
    封逸凝重着神色,点了点头。再度起身去寻找补血药材,一边寻找,一边寻思为何自己炼制的这炉补血丹,品级竟连三品都未达到。
    “是药材提炼得不够精纯?”
    心有此想,封逸忙摇头否决。
    “由命火火气提纯药材,不可能出现药效不纯,杂质太多的情况。”
    转念又想“是丹方配比有误?”
    “也不应该,十三味补血草药,君臣有道,阴阳均衡,按理说应该能炼制出高品级的补血丹才是。”
    再想“难道伏龙鼎又给补血丹的药气吞噬了?”
    “也不对,伏龙鼎上的禁锢已被师父解开。并且它现下已与我的元力龙胎相融合,不可能再出现吞噬药气的情况。”
    思思想想,满头雾水,最终只能推脱是自己对丹道的领悟太过浅薄。
    沉心入丹途,鼓风浪,逆流而上。
    正此时,忽有一头野狗自一旁的密林之中疾窜而出,大口开张,獠牙外翻,径向封逸噬来。
    封逸被惊了一跳,下意识反手一掌,拍在了野狗的头颅之上。
    “呜呜……”
    野狗落地抽搐,却只哼唧了一声,便吐尽了肺腑中的空气,魂消虚无。
    望着野狗正逐渐被风吹冷的尸体,封逸忽有所悟。
    “是了,君弱臣强,焉能求得治世?无治世,国力自衰。”
    念头通达,封逸忙翻开玄囊,一通找寻。
    玄囊内,杂物并不很多,除却一应药瓶以及几张羊皮卷外,就只剩下一小包朱砂。
    “没了?该死的项灵竹,一定是被她拿走了。”
    封逸在找什么?自然在找强君之物。
    炼药之时,那小小的一尊炉鼎,也可算是一方国度,有君自然有臣,有主自然有副。
    正如封逸之前所炼制的那炉补血丹,君药是一株生长了近三百年的血茯苓,此乃补血之奇药,功效甚佳。
    三百年血茯苓的药效固然很好,但它毕竟不是玄药,只能算是凡品,又如何能炼制出高品阶玄丹来?
    也就是封逸的灵枢三言以及伏龙鼎乃炼丹圣物,如若是寻常炼丹师以三百年血茯苓来炼制补血丹,怕是能炼制出一品玄丹,已是天赐造化。
    封逸炼丹的次数很少,所以不经意间便忽略了这么个最浅显的常识。
    君不强,国如何能胜?只有君强,国才能胜。
    君强也并非是寻找一株药效更好的药材来替代三百年血茯苓,毕竟那等天材地宝,实在太过稀少,非大气运难能寻到。
    封逸不认为自己有此大气运,所以并不着力于去寻找更好的君药。
    他另有法子来进一步提升三百年血茯苓的药效。
    妖兽内丹。
    这也是寻常炼丹师炼丹时,最常用的办法。
    妖兽内丹,不仅可以用来冶炼玄兵,赋予玄兵异能,同时也是炼丹所必不可少的稀缺之物。
    如不然,妖兽内丹又怎会那般昂贵?
    炼丹时,使用妖兽内丹,并不是因为妖兽内丹之中含有药性,而是为了激发内丹中的药力,以此来擢升鼎炉内药材的药效。
    妖兽内丹的作用,与朱砂类似。
    朱砂是凝丹所用的丹引,妖兽内丹是激发药效,更增丹药品级的丹魂。
    只有二者相合,才能成就高品级玄丹。
    当然,高品级丹药,也就不能再称之为玄丹。正如枭吴所说,丹分三阶九品,一至三品为玄丹,四至六品为元丹,七至九品为神丹。
    封逸需要炼制一枚四品补血丹,属于中阶元丹。
    “至少需要一枚三品以上的妖兽内丹,才能将血茯苓的药效擢升至极限。”
    封逸如是想着,抬头观望四处。
    艳阳在天,春光正盛。
    “这里是异世界的扬州郊外,能否寻到三阶妖兽?”
    封逸眉头微皱,忽想“还不能是寻常的三阶妖兽,精血属火,归少阳,那妖兽也得是少阳火属才行。”
    条件之苛刻,让封逸头皮发麻,好不郁闷。
    郁闷归郁闷,改寻找妖兽还是得寻。
    转眼又是两日,封逸托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小溪旁。
    他身上的黑衣再度被污血弄得乱糟糟一片,臭味发散,好不刺鼻。
    枭吴面露嫌弃神光,指了指小溪。
    封逸无奈一笑,只好先去小溪里,将身上的污秽洗净。
    “寻到合适的妖兽内丹了?”枭吴望着浑身湿漉漉,正在滴水的封逸,笑问。
    封逸先是摇头,而后又点头。
    枭吴颇感诧异,封逸说道“没寻到少阳火属三阶妖兽,但是寻到了一只噬月兔。”
    “噬月兔?按照你无疆世界的说法,它应该属于少阳木属三阶妖兽。以它的内丹来入药,怕是难能炼制出四品补血丹吧?”
    枭吴的酒,似乎喝不完,也似乎喝不醉。
    他说着,又取出两坛酒,丢给封逸一坛后,自顾牛饮。
    封逸喝了口烈酒,喘匀了散乱的呼吸,这才说道“我之前是糊涂了,其实也不一定非要炼制补血丹的。之前炼制了三枚二品补血丹,勉强够我用得了。”
    枭吴点了点头,“那你准备炼什么丹药?”
    封逸道“少阳木属内丹,自然是炼制疗伤丹了。”
    火起,鼎出。
    待得一壶老酒喝完,药香也已自伏龙鼎内发散出来。
    封逸闻得比之前更馥郁百倍不止的药香,眉头舒展,好不欢心。
    “成了。”
    枭吴面起失落,点了点头。
    开炉,成丹五枚,上有银纹四道。
    好巧不巧,刚刚及格。
    “如何?”
    捏着疗伤丹,呈于枭吴身前,封逸轻笑着问道。
    枭吴“恩”了一声,摆手道“差强人意。”
    “还需要休息吗?还是说直接开始第三关?”枭吴问道。
    封逸欣然点头,“直接开始吧。”
    一语出口,便猛地旋身前扑。
    右手中,骨刀已握。一刀横斩,意沉元力龙胎,神合那无名一刀之势。
    龙吟起,刀势出,天地为之一颤。
    所谓技法,就是武技与玄术的统称。
    武技乃近身搏斗之术,拳脚刀剑,枪棍掌爪,皆是武技。
    玄术是只有通玄境玄修才能习练并施展的玄奇妙法,可以控御元力,引发天象变动,借助自然之力,攻敌杀人。
    武技与玄术,皆是玄修之路上保全自身的手段,孰强孰弱,莫衷一是。
    有人说,三丈之内,武技为王,三丈之外,玄术无敌。
    也有人说,武技乃小道,难堪大用。
    还有人说,玄术乃旁门,空耗心神,且施法时间太久,极不便利。
    ……
    千言万语,尽是两家之言。
    但封逸以为,不管是武技还是玄术,修炼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杀人。
    只要能杀人,管他武技好还是玄术好,都不重要。
    玄术能遥攻,能大范围抹杀,固然妙极。
    但武技若是领悟出了势,同样也可以遥攻,也可以大范围抹杀。
    一如封逸这无名一刀。
    骨刀无名,刀势亦无名。
    “刀势……不坏!”枭吴闻得刀势,由衷称赞“如此年岁,竟能悟出刀势,此子确真是个难得的天才。”
    天才也好,庸才也罢,都需要有个对比。
    若是与寻常人做比较,封逸固然是难得的天才。
    但他今次所比较的并非常人,而是异世界的枭吴魔神。
    如枭吴魔神那般样‘人’,又岂能单以天才来论?
    面对刀势,他并指如剑,轻巧一点。
    这一指朴实无华,也无元力掺杂,但当点出,竟不偏不倚地点在了封逸这无名一刀的破绽之上。
    这一刀的破绽,封逸自己都不知道所在何处,但枭吴知道,也看得清楚明白。
    指落,风停。
    封逸翻身后退,只觉右臂酸麻,连骨刀都难能握紧。
    他皱着眉,额头上虚汗长流。
    枭吴拍了拍手,轻笑道“刀势是好刀势,刀法也是好刀法,可惜你的领悟还是太过浅薄,难能敌得过同等战力,同等修为的我。”
    封逸心有不甘,但通过枭吴方才那轻巧一指,他已明白了自己这无名一刀的破绽所在。
    既知破绽,那就设法补全破绽。
    只要这一刀浑然天成,谅他枭吴乃惊天大魔,也定难挡。
    “还有两次机会?”封逸甩了甩酸麻的右臂,喘着粗气问道。
    枭吴点了点头,“还有两次。”
    封逸揣着不甘,来到小溪旁,静坐沉思。
    沉思刀法的破绽究竟何来。
    推本溯源,这蕴含有刀势的无名一刀究竟是怎么悟出来的?
    封逸沉心回想当日在藏有‘天剑’的那个小山洞中的情景。
    思思想想,忽有所悟。
    这一刀,合了追风刀法的迅捷之意,八卦游龙掌的变化之道,天剑十八式的无我虚幻之势。
    诸多武技相融相合,因缘际会,终成这一刀。
    “是三种武技融合得不彻底?”
    封逸心做此想。
    念头一转,暗道“确实不太彻底。”
    三种武技他自忖习练得分外纯熟,追风刀法是打小便修习的,八卦游龙掌乃大悲赋所带,真意自显。天剑十八式乃天剑上人所传,更是精奥直白。
    既然如此纯熟,为何难能彻底相融?
    封逸在沉思,枭吴坐在远处,自顾饮酒。
    饮酒的同时,心想“我与他这么大年岁时,在做什么?”
    思绪翻飞,枭吴忽地面起戾煞之意,“是了,我与他这么大时,正逢族内战乱。我踏着尸山血海,走出了那片修罗杀场。”
    那一场染红了整片天空的战乱中,枭吴以少年魔躯,手持一柄钢枪,连杀近万同族。
    血液浸透了他的身躯,更冷硬了他的肝肠。在那一场血杀中,他领悟出了势。
    他所领悟出的势,带着冷酷的血杀意念。
    而封逸所领悟出的势,只是纯粹的刀势。
    若非说携带了什么意念,也有,但并非封逸所有。
    那是天剑上人经历大变后,欲消迹于天下,无我于无疆,以此而否定自己所犯下的种种杀孽的意念。
    这意念,是天剑上人的意念,并非封逸的意念。
    将他人的意念强加到自己的心神中来,初时或不觉得什么,但当细细思量时,才会发觉到不妥。
    封逸此时,便已发觉到了不妥。
    他不是天剑上人,不愿否定自己的过往,甚至很是怀念自己的过往。
    因为在那段过往里,他有师父陪伴,有清儿陪伴,有龙隐宗的同门师兄弟陪伴。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师父已回木族,或死或生。
    清儿已回鲛人族,安危难料。
    而龙隐宗的同门师兄弟……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