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山魈

小说:诡异复苏,我神明的身份瞒不住了  作者:半纸情书0
    
    那岭村。
    那,僮语中指田边的村子,那岭村有一片广C的特色梯田,加上住在十万大山山脉脚下,因此而得名。
    不过这几天的那岭村,不是很太平。
    甚至可以说人心惶惶。
    因为村里招东西了。
    据村里老人说,大概率是山魈之类的。
    理由是村里的鸡鸭猪牛羊,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些被吃得只剩半边身子,鲜血淋漓,看得人心里发毛。
    好在暂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一听到山魈这词,很多人脸上都浮现出恐慌神色。
    住在山里的人,都知道山魈是什么东西。
    这里说的山魈,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灵长类猴子,而是《山海经》、《抱朴子》、《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书籍里都提到过的那个!
    山魈,乃是山中的怪物一种。
    形象通常为身长体黑,力大无穷,又因面容恐怖如恶诡,某些地方又称之为诡面猴。
    这点倒是和现实中的山魈有点像,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
    有些古籍中会记载,山魈是独腿,尖牙利爪,有些则说山魈能模彷人类说话,在黑夜中不注意的话,会误以为对方是人类,从而被山魈靠近,被它偷袭成功。
    传说山魈是秃子,特别喜欢抓人头发。一旦被它抓到,会被连皮带发一起扯掉。
    两广一带民间流传的“山人红”,就是山魈传说和狼外婆的结合体。
    不过所有书籍中,有一点共同的是,普遍认为山魈速度比豹子还快,力量大到能徒手撕裂虎豹,乃是山中一霸,且寿命非常长。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碰到山魈,等于摊上了大事。
    没办法,只能求助于师公了。
    ……
    莫云是那岭村旁边那留村的师公。
    那留村比那岭村要大不少,因此有自己的师公。
    一个师公往往能庇护一条或者两三条村寨。
    莫云年纪不大,今年才25。
    判断一个师公是否厉害的标准,不是看年龄岁数,因为有人是小时候就开始学,有人七老八十才开始。
    而是看对方从业时间,带过几个徒弟。
    莫云做师公时间不算很长,堪堪四年,也就是刚出师满一年。
    以前跟着师傅混,帮忙打下手,该学的都学会了,水平还是有的,天赋在期师公中算是比较出众的。
    加上处理过几次比较严重的事情,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且受村民们信任的师公。
    如果可以,他也喜欢一直跟在师傅后面摸鱼混日子。
    不过三个月前,师傅说要进山去弄点东西,结果再没回来,他就知道大概率出事了。
    这种事情在十万大山不罕见。
    因为山里面东西那么多,谁也不知道会碰到什么。运气不好,遇到个山大王,那妥妥的肉包子打狗。
    找估计是找不到的了,连师傅这样的老师公都对付不了的厉害东西,他一个普通师公,去了也是葫芦娃救爷爷。
    唯一能做的,就是修炼!
    把本事学好了,继承师傅的遗志,保护好村子和村民们!
    ……
    这次那岭村的村老找上门,莫云一听,顿时心头一沉。
    “如果真是山魈,那就麻烦了。”
    这东西可比普通的阿飘难对付得多,即便是老师公也不愿意对上,往往得好几个师公合力才能对付。
    但是没办法。
    师公的规矩是一旦有人找上门求办事,必须接受委托。
    哪怕付出性命代价!
    这就是师公。
    沉吟良久,
    莫云对前来找他办事的村老说:“达公,你等我一下,我准备点东西。”
    然后转身回到屋里。
    莫云先是叮嘱好父母妻儿,让他们这段时间晚上不要出门,关好门窗,还留了两张护身符。
    然后打电话给自己村里的村老,把那岭村可能出现了山魈的消息,告诉对方,让他代为转告附近其他村寨。
    做完这些他还不放心,又给两位师兄去电,把事情说了一下,问他们能不能帮忙搭把手。
    总之就是做好准备。
    然后再打电话给自己的两个徒弟,让他们各自带上东西,前往那岭村。
    是的,莫云现在也开始带徒弟了。
    因为有些时候打醮做法,一个人忙不过来,需要有人帮忙的,如果有人愿意学,师公都是愿意教的。
    不过不指望他们能起到多大作用,能协助保护好村民就谢天谢地了。
    ……
    师公的法器通常有爻杯、面具、师公令、师公棍、符箓、蜂鼓、缶和龙船等等。
    面具又称诡脸壳、假面、神面。
    跟傩面具差不多,但是数量类型很多,分三十六神,七十二相,总共有一百零八个角色形象。
    常见的有雷祖、鲁班、判官、赵元帅、冯四将军、五仙娘、牛倌神等等。
    甚至还有五猖、山魈、山君等山鬼。
    莫云从箱子底下,翻出三张红白金不同颜色但形状相同的面具。
    这是令公,教内传说是有慑服魈鬼之能的人物。
    如果这次真是山魈作怪,带上这个,说不定能起到意外效果。
    蜂鼓腰是细两头粗的蜂体状乐器,亦称腰鼓。
    缶是师公的组合乐器,由一只锣面有大碗碗口一般大的锣,和一只一尺二长的鼓组合而成,将锣固定在鼓上,以便于奏乐,组合而成为缶。
    这是给徒弟协助用的。
    龙船则是师公作法事时,用竹蔑编织成的,押送精怪前往它方的器具。
    龙船有大有小,大型打醮法会上,数十米长的龙船都有。而一般驱除邪祟,为了方便,通常为半米或者一米长。
    最重要的莫过于师公令和师公棍。
    有身份证明,各路诡神才会听你号令。
    师公棍和梅山教一样,是翻坛五郎的法器,对付山精鬼怪有奇效。
    带上这一切,莫云便和达公一起,前往那岭村。
    ……
    一踏进那岭村,莫云便眉头微皱。
    确实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但是不是山魈,还不好说。
    毕竟他也没见过真正的山魈,是否长得跟传说中一样都不知道。
    就好像很多人觉得阿飘都长得一样,其实不是的。
    阿飘只是一个总称,就跟我们常说的“人”一样。具体是什么“人”,严格细分的话,能分好多种。
    见多识广的,能知道这是尼罗特人、俾格米人、波利尼西亚人,而知识面窄的,就只知道黄、白、黑。
    同理,阿飘也是如此。
    山魈亦然。
    具体是什么山魈,战斗力如何,善恶指数等等,这些都要见识过才知道。
    在这之前,要做很多准备,防范于未然。
    莫云他师傅还活着的时候,最喜欢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永远不要轻视你的对手,除非你愿意当别人砧板上的肉。”
    即便是这样,师傅都把命交代在大山里。
    何况是他。
    所以,千万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任何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或者物身上!
    ……
    莫云是最先到的。
    村民们看到师公来了,都暗松口气,对他们来说,师公都是有大本事的人,只要师公在就不会有事。
    对此,莫云只能心里叹气。
    “这次真不好说啊。”
    不管了,先设法坛。
    哪个教哪个法脉都好,法坛都是必须的。
    法坛设在村里,最好是村中间,一般是祠堂或者神庙旁边空旷平坦处,这样能最大限度辐射到整个村子周围。
    这时,受他邀请的另外两个师公也到了。都是曾跟随师傅一起学法的同门师兄弟。
    众人见面,话不多少,开搞!
    先让村老通知大家躲回屋里,锁好门窗。
    因为这次要对付的是山魈,非寻常阿飘可比,为了安全着想,不好让大家旁观。
    三名师公戴上鬼脸壳。
    莫云戴的是红脸令公,两位师兄弟戴的分别是雷祖和险道神开山。
    俱是针对山精鬼怪的!
    点香。
    三人开始踏罡步唱经本,徒弟们在旁边奏乐助阵。
    先唱《三元》。
    三元是讲述了三真君跟随梅山祖师学习梅山道法,并弘扬梅山教的故事。
    这是常见的起坛过程,也是禀告祖师的一种方式。
    大概类似于双方火拼前会先报来路,我是哪位大哥罩的。
    对方一听,怂了,事情就好办。
    要是对方觉得“没听说过”,那就再换一号人物。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在西南这块,三清等顶级大神的名头,远没有莫一大王、甘五娘、谏议猴王等本地俗神好使的原因。
    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在哪都通用。
    真摊上事,还得找本地大哥。
    ……
    前面科仪走完后,重头戏来了。
    莫云点燃一张符箓,拜过后,开始掷爻杯。
    第一次,阴杯。
    莫云脸色微变。
    再掷还是阴杯。
    这次两位师兄脸色也有点难看了。
    第三次,还是阴杯。
    全场死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