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www.xxx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牡丹捧着账本回陈府,刚一进门就被众多掌柜围了上来,今天是陈家买卖铺户每半年一次的例会,许多店铺里大掌柜和二掌柜都来了。
牡丹也是刚得知这件事,心里暗骂彭玉狡猾,这么重要的事居然连提都没跟她提过,显然是不想把她介绍给陈家的掌柜和伙计的。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她做了陈家义子,昨天古玩铺子又做了那么大的生意,有各种朝廷亲贵到场,也让她做足了脸面,现在几乎半个京城的人都知道陈家义子陈丹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了。
也难怪这些掌柜的听说她回府,都拥了出来,想跟她这个有可能未来陈家的掌舵人套套近乎。
牡丹对每个迎上来的人都客客气气,含笑以对,再次展现了她不凡的交际能力。以前她在侯府当家的时候,手底下也管过一些铺子,大部分是她的嫁妆,也因为此多少也积累了些和掌柜打交道的经验。
再加上这些掌柜的着意奉承,一时倒也其乐融融。
这会儿总管梁贸从里间出来,看见牡丹拱手一礼,“公子回来了。”
牡丹对他点点头,“我回来了,母亲可好?”
“夫人一切都好,只是记挂着公子,听人说公子昨日生意做得很好,一大早就好一顿夸呢。”他说着话脸上挂满了笑,显然对牡丹昨天的表现也十分满意。
牡丹忙谦虚道:“这可不敢居功,是总管教的好。”
梁贸捋着胡子含笑而视,说真的,刚开始的时候他真没觉得夫人认的这个干儿子有什么好的,只觉小白脸一个,定是个贪图享乐的货。没想到她做生意这般有头脑,还和朝中的达官贵人关系缜密,日后陈家的兴亡可都要交在她手中了。
他心里赞叹,嘴上却道:“年轻人不骄不躁是好事,只是段不可以太妄自菲薄了。”说着又道:“夫人放下话来了,说是今天的例会让公子也一起参加,这就跟我一起进去吧。”
牡丹正等着这句话呢,没有夫人的发话,她想参加例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陈家百年家业,府中建有一个庞大的厅堂,可以容纳百人,乃是每年例会时议事所用。他们穿过一片回廊,一进院,正中一条青灰的砖石路直指着厅堂。厅门是四扇暗红色的扇门,中间的两扇门此刻正大开着。门上上挂巨大的匾额,写着“聚贤堂”三字。
梁贸道:“公子,这就是陈家百年基业的核心了,当年陈家老当家在此建聚贤堂时就曾说过,愿集天下之力光耀门楣,让陈家红白两色的招牌开遍大齐万里山河。”
牡丹听得心中一颤,这位老当家真是好大的气魄,当时说这话时又是怎样的气吞山河,豪气万丈。让她不禁心向往之,暗道,倘有一日能做到把陈家的红白两色的招牌开遍大齐,她此生也算没白活了。
梁贸带着她走进厅堂,此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的人,厅堂正中放着三把椅子,其后从两侧排开绵绵延延的椅子,每把椅子上都铺着蓝色锦缎。
朝廷有制,非官宦之家是不得用大红大紫用作日常装饰的,黄色很少有人敢用,像这样用蓝色绣各种花色的锦缎已经是相当奢侈了。
在厅正中挂着一个檀香木的牌子,上面刻着陈家的祖训,最醒目的便是首行的两个大字:“戒欺”
这是武德十四年,陈家第一任家主亲笔跋文“戒欺”一匾,高悬于厅堂,被奉为店训。陈家商道已经成为一种经营理念浸渍在荣余堂品牌内涵中形成一个完备的人文体系,核心就是“戒欺”。
“戒欺”匾曰:“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
从右数过去,第二行有四字:“真不二价”。
在经营上,“戒欺”的体现是“真不二价”,向顾客正言荣余堂的药童叟无欺,只卖一个价。陈家还把“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教育员工把顾客当作衣食父母。
后来陈家第二任家主曾亲书“戒欺”字匾挂在各家店面之内,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谁都知道陈家以药材起家,虽然现在在各行涉猎甚多,但真正核心的还是陈家散布在几地的十几家药材行,这是陈家真正赚钱的东西。
牡丹在进陈家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功课,也多少知道点陈家祖训的内容,不过听说是听说,亲眼见到那挂了近百年的牌匾,心中还是震撼无比。
在第三行写着“为富且仁”几个大字,那几个字与前面字体略有不同,显然不是同一个人所写,而且这字居然看着十分熟悉,很像是她师傅的手笔。
牡丹心中一惊,问道:“这可是陈家后人所书?”
梁贸道:“这四字是后来大书法家乌凯歌亲手所写,当年陈家第一任家主陈老爷叱诧商场,写尽人间风流。更令后人称道的是,他为富且仁,善好施,做出众多义举,在赢得大善人的美名的同时,亦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在他的这些义举中,庆余堂药号的开办,尤为后人们所称道。除了创办荣余堂以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陈老爷还为西征军举借洋款,为成功收复西北,结束瓦剌在西北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书写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笔。张永喜智、信、仁、勇,堪称华商中英雄的典范,而不仅仅是个有钱的商人,他把生命能量也发挥到了极致,他不是英雄,是人杰。就在二十年前乌大师来陈家之时,就在匾上留下这几个字,我们老爷找人刻了,一直在堂上挂着来着。”
牡丹点点头,心说自己真是没看错,确实是师傅的手笔。她记得母亲在小册子中曾记过一段为商之道的话,其中第一句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