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从积石军

小说:布衣青云  作者:几回春秋
    高辰出了李适之府后,在长乐坊中随便找了一个客栈入住。
    第二日清晨天一亮,高辰迈步踏出长乐坊,欲西出长安,前往陇右道,投靠王忠嗣军下。
    之所以不去河东、朔方,是因为河东、朔方的局势相对稳定,去了就算有能力,也没有机会。
    没有立功的机会,就不会被王忠嗣发现,何时才能出头?
    更何况高辰听说王忠嗣已经前往河西节度使治所,准备对连年寇边掠夺,扰乱河西、陇右安宁的吐蕃人发动战争。
    陇右的绥和守捉、平夷守捉、宁塞军、白水军、河源军、积石军、漠门军、大斗军、安人军、威戎军等临近吐蕃与大汉边境的边防军,都是高辰从军的目标。
    天宝年间节度使有非常完备的边防体制。
    每一个节度使下方都设有十余个军、守捉。
    军的最高统帅为军使,如大斗军使,河源军使等。
    守捉的最高统帅为守捉使,如其绥和守捉使、平夷守捉使。
    军使、守捉使皆为使职。
    卫戍之地,较大者为军,较小者为守捉。也有些守捉设的兵马远远多于军。
    军和守捉下方建有城,为了守卫边疆,还会分派士兵建立镇和戍堡。
    经过一番打听,高辰将目光放在了积石军。
    积石军非常靠近边疆,有编制七千。
    在陇右节度诸军之中,也只有镇西军、安人军、临洮军比积石军兵马多。
    但是镇西军在安州,离吐蕃大唐战火较远。临洮军拱卫陇右节度治所,一般战斗轮不到临洮军。
    在安人军和积石军二选一的情况下,高辰选择路程相对来说较近的积石军。
    高辰并没有好高骛远的去凉州城中直接投拜在王忠嗣部下。
    他一不出名,二没有功绩,那样显得有些狂妄。
    王忠嗣以善于发掘将领著称,信赏必罚。高辰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得到王忠嗣的赏识。
    绕过皇城,高辰从金光门西出。
    渭水河畔,高辰又回首望了一眼长安城。
    宏伟雄壮,繁花似锦。
    天高云淡,明媚晴朗。
    莺飞草长,百花盛开。
    车水马龙,来去匆匆。
    两旁道路上,青翠的柳树随风飘摆,好似在与高辰挥手告别。
    或许它感觉告别不够诚意,成千上万的柳絮在春风之下,脱离种子,飞到天上。
    迷离的柳絮仿佛千千万万的白色蝴蝶在长安城上飘舞、飞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柔美清澈的音律响起,这声音好似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源远流长,飘忽不定。
    不知是谁拨动了箜篌,拨动了大诗人王维在几年前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就如后世的流行歌曲一样,被精通音律的人编成《渭城曲》。
    但又不同于后世的流行歌曲,《渭城曲》能流行千年,传唱不断。
    高辰使劲的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有了明确的目标,高辰不想再观看长安柳絮飞,不想陶醉于箜篌之中。
    繁华,他还没有资格去欣赏。
    如果还能回到长安,他愿“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的大哥也是前往西北从军,数年未归。
    他最终还是踏上了从军之路。
    和诸多志向远大的从军者不同,无数从军的健儿是以封候拜将的梦想从军。
    而高辰是以“军功拜相”的梦想去从军。
    只有拜相,才有机会主持朝政,开始革除弊政,再现开元。
    只有拜相,才有机会除掉安禄山。
    大侯乡赈灾,高辰固执己见,葬送了从郡县开始的契机。以为能科举,谁知最后却从军?
    使我宰天下,亦如此也。
    背道而驰,宰天下的愿望未变。
    驰骋沙场,开疆扩土,跃马扬刀,鹰扬国威。
    功成名就,入朝拜相。
    这只是美好的幻想。
    功名,非一蹴而就,而是如履薄冰。
    可能高辰也是一个出京畿,一去不复返的少年!
    ……
    出京畿,到关内道,从岐州,到陇右道。
    高辰挎着剑,背着行囊,一步一步的走向廓州。
    积石军在哪里?
    高辰问过丝绸之路上的商人。
    得到的答案是廓州西一百八十里。
    积石军直接防御在吐蕃入大唐的门户上。
    由于囊中羞涩,高辰在去积石军的路上更加省吃俭用。
    行途之上,天色若晚。如果没有投宿的乡里,高辰会露宿于野。
    休息的时候,高辰会拿出兵书,仔细攻读。步入李靖的世界,看李靖如何用兵,观兵法之玄妙。
    愁闷的时候,高辰会拿出横笛,听清脆笛音,以解忧愁。
    越往西,高辰以为越荒凉。但没有想到看到了桑麻蔽野的场景。
    丝绸之路上,胡商、汉商云集。
    骆驼、牛马,以及各种牲畜随处可见。
    西域人、粟特人、大食人、波斯人、石国人、突厥人,有金发碧眼,有粗糙瘦弱,也有漆黑如炭。
    丝绸之路上的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彰显天朝上国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四月中旬,高辰到达廓州(青海贵德)。
    两日之后,高辰跨过荒无人烟的丘陵,来到积石军大营不远处。
    此时的高辰颇为狼狈,头发凌乱。
    一路上几乎都是风餐露宿,使他脸色疲惫,长袍之上,风尘仆仆。
    唯有他手中的剑和行囊中的书籍和之前无两样。
    转眼间,高辰来到大唐已经一年半了。
    此时的他身高五尺九寸,相当于后世一米八。
    只是高辰与离开大侯乡时相比,明显瘦了一圈。
    但这并不妨碍高辰的力气,由于成长的关系,他感觉自己的力气更胜从前。
    “汝是何人?敢来重地?”
    还没有靠近积石军大营一里,高辰便被巡逻的积石军士兵发现。
    两名身披鳞甲的士兵挺矛奔来,向高辰喝道。
    积石军的军镇和军戍都设在大唐边境上,高辰是从内而入,不存在被军镇和军戍发现。
    “久闻积石军威名,特来从之。”
    高辰不慌不忙,拱手说道。
    “诸军募兵,皆去治所。你怎么会来此呢?”
    积石军士兵打量了一下高辰,问道。
    “我自宋州而来,不知何时何地募兵,故直接来此从军。”
    高辰回答道。
    身上没有钱财了,条件也不允许他在城中等着陇右招兵。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