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卫戍士兵的职责

小说:布衣青云  作者:几回春秋
    高辰等人来到赤岭戍堡之下后,戍主总亲自率领戍兵前来迎接。www.83kxs.com
    “日前遭遇吐蕃骑兵,损失二十名兄弟。我赤岭戍堡责任重大,人手一直不足。现在你们终于来了。我是赤岭戍堡戍主李耳总,望诸位能与我勠力同心,抵御吐蕃的侵入。”
    戍主李耳总身披铁甲,伸手向高辰等人说道。
    他身材不高,只相当于后世一米七左右,但是膀大腰圆。他耳朵小,眼睛小,看人的时候一副笑眯眯的表情,让人觉得他不是一个武夫这么简单。
    “拜见戍主!”
    在赤岭戍堡,戍主就是最高长官,戍堡中的士兵和后勤人员都要听从戍中的命令。
    高辰等人皆向李耳总行军礼。昨日之时,他们就将军规了解大概。
    在国家大义之下,就是军规。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赤岭戍堡,李耳总有权处置他们。
    “不必多礼。”
    李耳总示意让高辰等人正身,然后道:“诸位初来乍到,不能深入一名卫戍士兵的职责。赤岭戍堡共五个小队,小队的头目为火长。我将你们分配于各个小队之中。衣食住行、以及巡防任务,火长都会安排。”
    “遵命!”
    一众士兵拱手领命。
    随后,高辰等人登上山顶,来到赤岭戍堡前。
    李耳总为众人分队,高辰被分刀第二火。
    新兵之中,除了高辰以外,荔非守瑜和两名新兵和高辰分到同一组。
    高辰是长矛手,荔非元礼是弓箭手。
    他们的火长名字叫葛轩,并且他还兼任戍副,是整个火中唯一一个拥有强弩的人。
    葛轩身材高大,长得又黑又粗糙,是一个资格很老的士兵,葛轩三十岁左右,从军已经十年了,他在赤岭戍堡待的时间,即便是戍主李耳总也远远比不上。
    虽然资历老,但葛轩从不恃资历欺人。对高辰、荔非守瑜等新兵非常和气。
    交代高辰等人规矩时也非常有耐心。
    葛轩将他们引入戍堡内。
    戍堡内除了他们五十名士兵以外,还有一名伙夫、一名马夫、五名杂役。
    一楼是他们平时吃饭和存放武器的地方。
    高辰等人登上木梯,来到二楼,二楼是他们的住处。
    十人共住一处,住处很宽大,并不拥挤。
    被褥之下,都是干草,即便是冬天,待在这城堡之中,也有很好的御寒效果。
    日落之时,众人吃完香喷喷的胡饼之后,回到住处休息。
    “诸位早些休息吧!明日轮到我们当值,要一直巡逻到赤岭西南的黄河旁。”
    戍堡二层的住处,葛轩向众人叮嘱一声,然后就将盔甲脱掉,准备入睡。
    “冒昧问火长一句,我等巡查的时候是否会遇见吐蕃士兵。”
    荔非守瑜向葛轩问道。
    “哦?汝惧怕吐蕃人?”
    正准备将灯打灭的葛轩停止动作,转身向荔非守瑜反问。
    “吐蕃有什么好怕?弱则依附我大唐,强则挑衅天威。不见翁婿之礼,实在小人。我来从军,就是想我的箭下能积累军功,为我晋升之机。”
    荔非守瑜轻笑一声,义正言辞的说道。
    荔非守瑜是汉化羌人。
    羌人和吐蕃人虽然都出自古羌族,但是羌人对吐蕃人却异常仇视。
    吐蕃人在扩张的过程中,征服了许多羌族部落。
    吐蕃没有大唐的那种兼并和包容之心,对羌人压榨、剥削,烧杀抢掠,使得羌人对吐蕃人恨之入骨。
    “你叫荔非守瑜是吧!很不错,会有机会的!”
    葛轩向荔非守瑜夸赞了一句,然后吹灭蜡烛。
    躺下之后的高辰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他能感受到荔非守瑜和那两名新兵也是一样。
    一个陌生地方,让人产生激动和那种迷茫的恐惧。是谁也无法倒头就睡。
    今日新来戍堡,明日就要跟着火长出戍堡巡查,做一名卫戍士兵应尽的职责。
    荔非守瑜想着用功劳作为晋升的机会,他高辰何尝不是一样?
    如果想要受王忠嗣赏识,就必先让自己在积石军中闻名。
    用赫赫军功引起王忠嗣的注意。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高辰可不希望“功成无赏”这种悲剧在他身上发生。
    士兵们拼死作战,领功者却是将军,谁心能平?
    直到四更天,高辰困得不能再困的时候,才悠悠睡去。
    时光流逝,天蒙蒙亮,高辰便睁开双眼。
    这个时代士兵不需要起早贪黑的训练,所以都还在睡梦之中。
    但是高辰不会贪睡。
    想要出人头地,就要比别人更努力。不仅是为了引起长官的注意。最重要的提升自己在战场上的存活率。
    他现在就如过河小卒,只能冲锋在前,不能后退半步。
    他读过霍去病封狼居胥的神话,读过窦宪燕然勒石的威名,感于马援马革裹尸的精神,振于班超投笔从戎的豪迈。
    李靖夜袭阴山,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每每读之,热血沸腾。
    昨夜高辰想了许多。
    或许他不应该一直想着拜相。
    如果连一名士兵都做不好,谈何入长安拜相?
    高辰为自己定下目标,在天宝八载之前,一定要闻名河、陇,以军使、兵马使的身份,出现在大唐军界的舞台上。
    天宝十载之前,一定要担任一镇节度使,然后再寻找拜相的契机。
    这样才能有机会扶大厦将倾。
    大唐并非病入膏肓,并非无药可救。只是掌握唐船舵手的人,将唐船带偏了方向。
    虽然很困难,但并不可能。
    历史上的哥舒翰就是短短几年,从一个小兵,成为陇右节度使。闻名天下。
    一个熟知历史的人,他会为自己创造许多机会。
    一个穿越者,就是先知。他能化不可能,为可能。
    高辰来到戍堡外面的练武场地,他身披铁甲,手握长矛。
    沉重的细麟甲对高辰来说轻若无物。
    长矛长度足足有七尺,精钢矛头,木制矛杆,共有十斤重。
    唐代一斤有十六两,一两为后世的四十二克半,故而唐代一斤相当于后世的六百八十克。
    高辰没有用过长矛,但他知道,长矛最常用的一种攻击方式就是刺过去。
    利用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刺穿敌人铠甲,刺入敌人**。
    所以高辰在戍堡外面一遍一遍的练习刺矛的招式,不知疲倦。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