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 木已成舟

小说:布衣青云  作者:几回春秋
    假使我高辰有机会治理天下,成为宰相,我也能如这次分救灾粮食一样,称职、公平。
    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舞台就有多大。
    这一刻,高辰看开了。
    或许,州县根本不适合他。
    与其在这里等待机会,还不如出去找机会。
    高辰前世就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
    上天又给了他一次机会,难道甘于平庸吗?
    更何况大唐歌舞升平之下,是暗流涌动。
    威震欧亚的大唐帝国,还在扶摇直上,也即将面临崩塌。
    华夏文化正在同化中亚诸族,如果能给大唐五十年,不,只需要三十年。
    当华夏文化彻底进入中亚,同化中亚。那将真正的是丰功伟绩。
    恒罗斯战役的失败,对大唐只是皮毛之痒。真正让大唐退出中亚的是安史之乱。
    从那以后,华夏历朝历代,再也没有进入中亚。取而代之的是文明。
    所以,高辰要倾尽全力,阻止安史之乱。
    想要阻止安史之乱,就必须除掉安禄山和史思明。
    此时的安禄山不仅是平卢节度使(掌精兵三万七千五百人)。还兼任范阳节度使(掌精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共掌兵十二万八千九百人。
    要知道,大唐的“府兵制”早已变为“募兵制”,边境兵马不需要务农,加之唐玄宗晚年喜好武功,边将求功,常征伐。边境的兵马都训练有素、能征善战。
    须知盛世之中,良家子都能吃饱饭。自愿参军者,都有些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心,在武风极盛的唐代,许多参军者都有一技之长。
    所以,边境的兵马都是精兵。
    另外,此时的安禄山还兼任河北道采访使,可谓是位高权重,深得皇帝恩宠。www.luanhen.com
    想要将安禄山除去,就需要有比安禄山更大的权势。
    封侯拜相,执宰天下!
    即便是做不了伊尹、吕尚,他也愿学诸葛亮。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这时高辰的志向。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是高辰的政治抱负。
    威猛的志向超越四海,犹如大鸟展翅高飞,翱翔长空。
    一切都尘埃落定,但高辰自己的事,还没有结束。
    赵兴率领数十名衙役,终于来到了大侯乡,一个个气喘如牛,满头大汗。但是他们来晚了一步。
    高辰也没有回避,迈步迎了上去,坦坦荡荡。
    “今日醒来,见县尉还在酣睡,所以没有打扰,先行一步。赈灾的物资全部都已经发放给大侯乡民,县尉可查!”
    高辰将虞城县尉的印绶递给赵兴,开口说道。
    “你小子好算计,将我灌醉,日晒三竿才醒,可把我害苦了。”
    深吸了一口气,赵兴面色一沉,说道。
    “救灾之物,源于郡中,皆为百姓。难道我做得不对?”
    高辰淡然一笑,反问。
    “今日岂是笑时?你就不考虑一下你的将来吗?”
    赵兴话锋一转,说道。
    本来赵兴奔向大侯乡时,怒气冲冲。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他也没有那么生气了。他总不能将百姓的粮食再夺回来?
    即便是谢斐前来,也不会用此烂招。如果引起民变,他们万死难辞其咎。
    “盖闻‘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隙,以突室之烟焚’,帝国如摩天,万吏为支柱。我身为其一,自当正身。”
    高辰义正言辞的向赵兴回复。
    赵兴听到高辰的话后缄默不语。
    若是以往,赵兴会认为高辰是个黄口小儿,是个愣头青。
    现在,他不这么认为。
    赵兴知道高辰少年时,好勇,任轻侠。
    但是高辰除了武艺高强之外,看不到一点游侠的特征。
    他对人有礼,说话规规矩矩。他有自己的节操和信念。
    为小事可以委屈自己,遇大事不会屈就于人。
    良久,赵兴才开口问道:“我有一事不明。”
    “县尉请言。”
    高辰示意其言。
    “太守巡虞城,最于欣赏你。虞城人都认为你将一飞冲天,前途不可限量。如果把握好机遇,可以有权有势,但你为何自讨苦吃?”
    赵兴紧接着又向高辰问道。
    “百姓饱受天灾摧残。然而世家大族又要兼并百姓根本,行豪强的举动。人言兵灾可怕,战后留下许多孤儿、寡妇。土地兼并才是帝国第一大患,百姓连户籍都没有了,失去人身自由,子女只能为奴为婢,低人一等。他们本是良家,他们变为奴隶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帝国之中这些自诩‘栋梁’的人。”
    高辰的话语很轻,包含着浓浓的伤感,说完高辰转身又道了一句:“有一句话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纵然今日我因此而获罪,我实所甘心,县尉县中执法,可以定夺了。如果不捉我下狱,我的辞呈明日会与官服一起送往县衙。”
    土地兼并。
    这种不被当权者重视的事情,却能使一个国家灭亡。这一点都不夸张。
    而开元末年,天宝年间正是大唐土地兼并最为盛行的时候。
    运用西汉大儒董仲舒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
    唐末宰相李绅作过一首脍炙人口诗: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普天之下,所有的田地没有一块是空闲的,耕地的农夫却要面临被饿死的局面。
    这就是土地兼并造成的。
    天宝年间户籍上千万户,人口五千多万。但是不知道还有多少“农奴”不在户籍之上。
    这个数字可能是两千万,也可能是三千万。
    没有亲身经历过,根本不知道盛唐之下土地兼并有多严重。
    当赵兴再看高辰的时候,高辰已经走远了。
    孤傲吗?
    不是,是孤单。
    德不孤,必有邻。
    或许,是高辰还没有遇见真正的知己。
    “县尉,该怎么办?”
    虞城司兵向赵兴征求意见。
    “你们说高辰有罪吗?”
    赵兴向虞城司兵和随从问道。
    “这……”
    众人吞吞吐吐,说不出话来。
    “唉!高辰无罪啊!就算是加罪,也是雎阳大族的事情。高辰对太守有救命之恩。太守在雎阳,我等哪里敢行欲加之罪?”
    赵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他心中开始敬佩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了。
    (本章完)
    &/div>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