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搬进新校舍

小说:科古尔琴山下  作者:夏秋江
    [] https://www.xxxbiquge.la/最快更新!无广告!
    入冬前,我们搬进了自己的新校舍。
    新校舍建在三个汉回小队中间地带的农田里,四周都是苞米地。
    五间红砖瓦房一字排开,远远望去,虽嫌孤单突兀,但在农村清一色干打垒、土坯房的村落中,还是给人一种抢眼、靓丽、壮阔、挺拔的美感。
    新校舍里暂时只分过来一、二、三年级三个班,除了孟非君和我以外,又来了一位新老师,女的,还担任我们的校长。
    新校长是从太阳升公社调来的,就是我们学农时候的那个女老师。她叫周爱兰,她一直想离开太阳升公社,这次是县教育局照顾她,也是重用她,把她调到我们新成立的汉族学校来当校长,这里要比太阳升公社离县城、离呼勒佳都近了很多。
    我们第一次相见的时候,都很吃惊,也很意外。我没想到新来的校长是她,她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我,和我成为同事。我们感叹,这世界真是很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你会毫无意识、毫无觉察、毫无准备地重复一回你的过去,重遇一位你的故人。这缘分。
    我们在吃惊之余,也很亲切,虽然我们在太阳升公社时也只是偶尔一见,没什么来往,但毕竟有过一面之缘。人就是这么怪,有些长期交往的人可能始终成不了朋友,有时候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突然见到一个曾经偶尔见过的人,瞬间就能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这就是他乡遇故知的魅力?
    新校长的到来,孟非君更感意外。他先是没想到会有人取代他当了新学校校长。此前,从今年春季开始,新学校的筹建工作一直由他临时负责,原以为他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成为新学校校长的,但最终却花落别人家。他继而没想到的是,新来的校长怎么能和我认识,搞得他心里的憋屈都没处可说,本来我是倾听他诉说的最好听众。
    其实,孟非君当不了这个校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和老婆之间的事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师德和形象。老百姓感叹这样的人怎么能当老师。公社文教干事力提甫也说,孟非君身上的这些毛病和问题如不能彻底改掉或很好处理,将来能不能当老师都是问题。
    孟非君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家庭问题不能带到学校来,个人不能跟组织对抗,自己的事跟别人没关系。没当上校长虽心有不悦,但面子上还能过得去,对周爱兰校长的工作还是很配合、很支持的,否则,我们这三个人的学校就没法合作共事了。特别是在教学方面,更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当老师就是这样,不管你工作上有多不顺,心里头有多苦,生活中有多少烦心的事,只要你往讲台上一站,面对你的学生,所有的不适、不快都会抛在脑后,心境立即就会好起来。
    当老师和干别的事不一样,干别的事,心境不好,没干好,只是误了事。有人开玩笑说,关系不好的人干保密工作好,不会互相涉密。生气的人干和泥巴抹墙的活好,把泥巴往墙上使劲一甩,粘的紧。但当老师就不一样,老师没当好不是误事,是误人,误人子弟那可是大事,是罪人。
    好在孟非君老师在教学上还是上心的,学校和家长,老师和学生都还是认可的。
    周爱兰老师虽是校长,但也跟我们一样,也带满一个班的课,而且带的还是新分过来的最高年级、三年级的班,教学任务比我们还重。
    周爱兰老师还是一个人,还没结婚。本来她可以住在新校舍的,但她嫌一个人害怕,她就住到村子里原来的小队部那间幼儿园里,幼儿园已经停办了。
    那三个复转军人也住在小队部院子里,队长住在小队部办公室,两个复员战士住文化室。
    他们几个都不知道这里曾发生过凶杀案,也都不知害怕。
    现在正是收苞米的季节,我们学校院子里和一间空置的教室里,堆得都是金灿灿的苞米棒子,两个复员战士就住在学校看苞米,没事就到办公室聊聊天说说话,和我们几个人都混得很熟。他们中间有一个湖南兵,和孟非君是老乡,他们走得很近。有时候两个人还和孟非君一起到家里做饭,孟非君现在就一个人在家。有时候他们还把庞瑞林喊上。
    有一次晚上我到孟非君老师家串门子,他们四个人正在吃猫肉,肉的颜色很好看,金黄色。他们叫我吃,我问什么肉,他们说兔子肉,我就吃了。吃了之后他们告诉我是猫肉,我当即就吐了。
    这四个人的关系后来越来越好。两个复员战士都是内地兵,在新疆当兵几年也没和地方的人打过交道,在这里举目无亲,既没亲戚也没朋友,没想到到了五小队,碰到了孟非君这么好一个老乡,还是个国家教师,有文化的人,既很亲切,又很佩服,孟非君说什么他们听什么。
    庞瑞林也觉得和孟非君很能说到一起,两个人脾气很像。于是,这四个人就成为了天天都想呆在一起的好朋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